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外科專家
院辦公室:010-89510606轉8222
(010)89510606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大街151號
谘詢熱線: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醫學研究院
聯係郵箱:
微信公眾號
矯形業務電話:010-81597110
張醫生:134 8871 8920
學術交流NEWS
為什麽外科醫生一定要有較好的文字功底與寫作能力
為什麽外科醫生一定要有較好的文字功底與寫作能力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
文字,蘊含數字、字母、符號,是人類開啟智慧之門的三把鑰匙。人類的曆史是文字記載的傳播史(圖畫也是一種文字的載體),知識的傳承全靠文字積累,隻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就不會產生真正的文化與文明。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一個個漢字就是一個個文化元素,它猶如一個個原子,把許多事物連接組合起來,如果將不同的字句進行綜合排列、巧妙組合,枯燥的文字頓然就有了催人淚下、感天動地的靈魂,也可以產生藏之名山的不朽文獻,文獻成了典籍,典籍成了曆史。可見,文字是文化中令人敬畏的因素,具有神秘的力量。誰認識了文字,誰就認識了事物之根,誰掌握了組合文字的功底、寫作的能力,誰就擁有了無窮之力,掌握了成功之本。
試想,古希臘若沒有留下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希波克拉底、阿基米德等自然哲學家的數千份文獻,15世紀的歐洲就不會誕生文藝複興以及後續的西方工業文明。中國若沒有老子、孔子、莊子、司馬遷等留下的經典,沒有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怎會有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沒有歐仁·鮑狄埃創作的《國際歌》,馬列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就不會在世界傳播的那樣廣泛、深入。毛澤東若沒有酷愛讀書的習慣、超凡悟性與出神入化的文字功底,就不可能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偉人。
矯形外科醫生從手術台到案頭,麵對稿子,你可能感覺動筆寫作比用刀做複雜的手術都難。的確,文字功底與寫作能力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底蘊、知識麵、思考深度與駕馭文字的能力,是知識型醫生、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體現,是醫學工作者對社會責任感的一種展示。人體任何的器官都遵循用進廢退的法則,肌肉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才能發達,大腦通過有序的信息輸入、輸出才能長智慧。寫作能力的形成也是漸進的,凡是能夠寫出幾份優秀病曆的青年醫生就具備了一定的文字功底,養成做臨床筆記的習慣然後定期總結,寫作水平自然提高。
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力主要通過兩個方麵體現:1 做人、做事的能力;2個人的行為品格、語言表述以及文字水平在社會的影響(文化影響力)。其中語言、文字的表述水平是醫生進步、升華、邁上成功的階梯,最終形成具有自己的技術、文化特色。因此,有人稱信息社會時代,經濟、科技是硬實力,文化既是競爭的軟實力,也是硬實力。
矯形外科(骨科)與其它臨床專業的主要區別
一、麵對的是人體最龐大的自主運動係統,其重量占體重的60%以上,範圍:上下從頭頸一直到足底。左右至兩個手指尖。組織類別包括骨骼與關節、肌肉肌腱、血管、淋巴、神經、皮膚以及與之對應的感覺、信息傳遞等係統。由於人體的站立、行走運動是一個整體,雖然骨科又分出了10餘個專業,但並不能跳出人體是整體運動的框架。 動物實驗證明,離體的心髒、消化管、腎髒隻要給予維持血液循環、創造維持組織生命代謝的基本條件,器官仍可以進行類似在體內的生理運動,而,一條脫離身體的上肢或下肢,目前科學技術還沒有能力讓其長期生存又完全保留其感覺、運動功能。這就決定了矯形外科醫生若想在專業上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除了醫學基礎與專業技能的訓練外,應具有整體觀念與哲學思辨能力,涉獵交叉學科知識的意向,磨練自己的歸納、推理、總結與寫作能力。
二、可供選擇的治療技術、醫療器械與方法,是所有臨床專業中最多的,僅一個拇外翻畸形矯正就有100多種手術方式。麵對具體的病人,麵對紛繁的各種治療技術、手術器械,如何做出有利於病人治療的正確選擇?如何對不同的技術、方法進行優化組合?怎樣把握高新技術與適宜技術之間尺度?這些單憑臨床經驗則無法正確對每一個病人做出科學、合理的臨床決策。
三、臨床某些工作難以量化,矯形外科多數創傷和某些疾病的外科治療與臨床管理,醫生的臨床經驗、技能發揮、智慧透析與整體把握,還有與病人、家屬的交流藝術等,仍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而這些複合性的因素很難量化,隻有通過歸納總結、推理辯解以及理論上不斷提煉、升華,才能找出其內在的規律。若缺乏一定的文字功底與寫作能力,就無法完成臨床資料的總結與觀察研究結果的提煉。
下麵舉幾個因寫作能力不同,影響學術發展與成敗的例子
一、英國郝爾頓是個醫生,獨自一人首先開創了地質學的研究方法,1795年發現了地質板塊運動,他寫的地質論著作,由於文字表達水平差,讀者看不懂,所以這本書出版後沒有賣出幾本。
二、金勒:是瑞典一個地位低下的藥劑師,但他有做化學實驗的嗜好,發現了8種元素,由於不懂英文,難以在英文的國家發表文章,被其他懂英語的同行發表了論文,“劫取”了本應該屬於金勒的榮譽。
三、1859年11月,達爾文石破天驚的出版了《物種起源》專著,由於他闡述的是一個全新的生物進化理論,為能讓普通民眾讀懂和認可他的進化思想,這本書的寫作方法達爾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結果第一版印刷了1250本,上市的第一天就售完,自那以後就一直未從絕版過,在當時的英國,幾乎人人都在談論生物進化的事實與理論。博物學家赫胥黎成為達爾文進化理論最積極的擁護者,自稱為達爾文的鬥士,他隨後出版了《進化論與倫理學》。曾經留學英國的啟蒙思想家嚴複,於1898年翻譯、出版了赫胥黎的這本書,書名定為《天演論》。嚴複翻譯這本書時,正是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失敗、清朝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中華民族危亡而民智未開,在翻譯中他有選擇性加以了“意譯”,將達爾文優勝劣汰的進化觀點引用到社會進展當中,書中反複闡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念,首次選用了“自然選擇”這個至今仍在使用的漢語詞匯。《天演論》的出版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效果,為救亡圖存的中華有識之士敲響了警鍾。康有為、梁啟超、胡適、蔡元培、孫中山、魯迅、李大釗、毛澤東等都深受《天演論》進化思想的啟蒙與影響。嚴複翻譯天演論時製定的信、達、雅三個標準,仍是今天從事翻譯的基本信條。可以肯定說,如果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不是用通俗易懂文字敘述,嚴複翻譯的進化論思想和其表述的內容不切合時代潮流之趨勢,就不可能產生如此廣大、深遠的社會影響。
與達爾文同時代的奧地利修道士孟德爾,1866年發現了幾乎與生物進化論同樣重要的生物遺傳規律,但是他的研究結果沒有能在當時生物學家閱讀的雜誌上發表,也沒有撰寫成書籍出版,隻在奧地利布瑞恩發行的報紙上寫了一篇文章,結果,直到孟德爾去世後20年的1900年,人們才重新發現了他的遺傳規律,整個科學——遺傳學——都因此而延遲了發展。
四、2004年,我在《中國衛生》雜誌第8期發表了一篇“用哲學的眼光反思現代醫學”文章,引起了“中國名醫論壇組委會”的關注,有關領導邀我寫了一篇關於“醫生、醫術與人文”的文章,於2005年4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國名醫論壇”演講,引起良好反響。從此,激起了我注意醫學與人文的學習、交融,發表了係列有影響的人文醫學文章。2007年9月,主編出版了我國第一部《醫生、醫術與人文》著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韓啟德院士為本書作序。2009年底,因本書的出版及其發表的醫學與哲學類文章的影響,我被推選為北京醫學倫理學會常務委員。
在世界各門類的自然科學技術體係中,唯有醫學的理論與技術體係沒有完成國際性“科學統一”,不同的醫學體係還在沿著各自的思想路徑發展著,大概在短時間內,不可能誕生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醫學模式,關於人的健康與疾病的定義,科學技術在人體生命領域應用的邊界,醫生診療水平的客觀評價等,這些至今也沒有客觀評價標準,在客觀證據的基礎上,臨床決策、適宜技術的判定、理念與技術的推廣,主要依靠醫生的歸納能力、演講交流和發表論文的影響。一個醫生如果從事臨床工作10年、20年後,沒有在核心期刊發表幾篇屬於自己知識總結與技術創新的論文,那內心的底氣就不會那樣實足,自信心難以提升,在同行內就不會認可你是一位知識型的外科醫生。
外科醫生總的可以分三類:一是樂於開刀,手技好,經驗多,但不擅於思辨論道或短缺紙上的文字功夫。二是理論廣博、長於講授與寫文章,但刀下功夫不精彩。第三種則是兩者兼具。一個醫生如果隻是看病、開刀,不認真讀書、學習、動筆寫作,等於患上了“知識貧血症”,醫療差錯的發生率自然會高。做手術麵對的是一個個病人,而發表的文章,麵對的則是學術群體甚至是整個社會。經過了外科手術訓練的醫生,對人的機體奧妙、健康的理解、人性深層的感悟,往往較非醫學專業的人深刻,寫出的文章容易體現出銳利、嚴謹、博大的外科醫生風格。手術刀可以治病,語言文字不但能治病、治心,還能增添、傳播文明,指點醫學界的真假美醜,把“我”的存在時空,以文獻的形式發於當代,可能還會影響後人。
當我們放下手術刀,在電腦鍵盤上手指聯動進行著精神財富的創作,當我們凝神思考,或審文解意、構思推敲之時,就進入了與自然、與聖賢、與真理,與曆史對話、交流的境況,此時,智慧的火花、組詞造句的趣味,對困惑事務的洞悉會在腦海中浮現。會驚奇的發現,你潛能的活力原來不比那些偉大的學者差,關鍵是以前沒有刻意開發、激活人腦這塊肥沃的良田,從而促使你撲捉、記錄思想的火花,創造的想象,下筆成文,反複修改。在發稿前最好找同行的專家審閱。如果你寫出一篇有意義的文章,如同完美的做完1例複雜的手術,那愜意的感覺,大概是知識分子最美的一種享受。
年輕的外科醫生,在臨床技術熟練、科研、外語實力雄厚的基礎上,若修煉成良好的文字功底與寫作能力,就得到了進出國內外學術界的通行證,獲得了在網絡世界與媒體報刊交流的話語權,你的眼睛能看到別人看不清的事物本質,你的一支筆不管在書桌上、病曆手術記錄上、還是在飛機上都可以進行文字鍛煉,凡是產生了新的思想、看法、創新的靈感以及對所見所聞的感悟,都可以記錄乃至整理成文,發表於報刊、雜誌,當你的諸多創新觀點、行文風格影響了同行,滲透入大眾的心田,你就成為同行或社會認可的思想的創造者與知識的傳播者。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郎景和教授,寫的《婦產科手術筆記》,整理出版後連續印刷多次,發行數超過18000冊,凡從事婦產科的醫生爭相閱讀、收藏,為什麽?他的手術筆記是科學與文學、手術技巧與藝術的統一。
外科醫生成才:靠技術;成功:靠技術+科研與寫作能力;成家:將科研成果、思想的創造轉化成文化。裘法祖教授曾說,一個醫生要多學、多想、多做;會做、會說、會寫。會說,你要會表達,會寫,你要會寫文章,會做,你要會看病、會開刀。為此,你要善於實踐、善於思考,善於總結。總之,醫學不同於數學、不同於物理,不同於天文學、地質學,醫學是文學中的科學,交叉學科中的人學,醫學的知識體係中甚至包涵著宗教與玄學的成分。沒有形成讀書的習慣,沒有修成深厚的文字功底,你隻能學“術”而難以悟“道”,“道”不明難以升華成真正的良醫、名醫。
人腦是個沉睡的巨人,懶惰是哺乳動物為節約身體的能量傳遞給人類的生物本能,隻有定期給予沉睡的大腦增加知識的營養、思考的訓練才能激活腦細胞,克服懶惰情緒。寫作是對知識開發、運用的最佳手段,知識運用的越多腦細胞的活力越大,渴求知識的欲望、探求事物的趣味也就越強,久之你就成為熱愛知識、熱愛生活具有哲學思考能力的人。外科醫生一旦修煉成較高的寫作能力,等於給你插上了自信、自由騰飛翱翔的翅膀。
我們已經生活在開放的多元文化共存、競爭激烈的社會發展中,經濟、科技在快速發展,文化在快速演化,如何選擇性的呼吸不同的文化空氣,如何積累、整合符合自己發展的知識結構?怎樣對自己不斷地實施科技、文化知識充電?如何激發、調動出自己的潛能?如何打造成思維活躍、愉悅學習、能文能武的複合型人才,是青年醫生需要思考的大事大非問題。
最後作者需要申明的是:本文談的是靠個人努力、磨練形成的真才實學的寫作能力,而不是通過互聯網的便利、搜索,對別人文獻的剪切、集合成為“自己的文獻”,這叫剽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