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外科專家                

搜索
在線客服
客服熱線
010-81597110
客服組:
矯形外科
服務時間:
9:00 - 17:00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版權所有@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中醫醫院   

院辦公室:010-89510606轉8222
 

(010)89510606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大街151號

谘詢熱線: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醫學研究院

聯係郵箱:
 

微信公眾號

矯形業務電話:010-81597110
 

張醫生:‭134 8871 8920
 


 

 

學術交流NEWS

追問醫學目的

分類:
醫學教育
作者: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_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中醫醫院
來源:
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中醫醫院
2017/12/01 14:58
【摘要】:
實踐與目的豈能南轅北轍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   臨床醫生總是日複一日地埋頭於臨床日常工作,接診、檢查、查房、治療、搶救、手術,不停的閱讀各種醫學文獻。麵對大量的臨床實踐,醫生們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醫學的目的是什麽?你從醫的目的是什麽?也許有人說,不就是救死扶傷嗎?但進一步問,你知道與“救死扶傷”緊密關聯的更深層次問題嗎?  作為一名矯形外科醫生,我以前也很少想到這個問題。但是,在大量的臨床工作中,卻常常

  實踐與目的豈能南轅北轍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

 

  臨床醫生總是日複一日地埋頭於臨床日常工作,接診、檢查、查房、治療、搶救、手術,不停的閱讀各種醫學文獻。麵對大量的臨床實踐,醫生們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醫學的目的是什麽?你從醫的目的是什麽?也許有人說,不就是救死扶傷嗎?但進一步問,你知道與“救死扶傷”緊密關聯的更深層次問題嗎?

  作為一名矯形外科醫生,我以前也很少想到這個問題。但是,在大量的臨床工作中,卻常常目睹或涉及到與我們救治病人相關的許多問題,如病人的家庭、心理、經濟能力、社會關係、工作、願望,甚或有爭吵、糾紛,以及疾病壓力與長期患病帶來的各種問題等等,常常影響到疾病的康複和預後,影響到醫患關係、社會和諧。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展,這些問題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

  20世紀90年代中期,“醫學的目的”的討論開始在我國興起,事實上,早在此前十多年,歐美等國的醫學界己經開始了這一討論。這一討論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思維觀念、全新的認識。1996年,包括我國在內的14個國家的專家達成共識,把當代醫學的目的概括為四點:①預防疾病和損傷,促進和維持健康。②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③治療和看護有病者,照料不能治愈者。④避免早死,追求安詳死亡。

  又是十來年過去了,我曾應邀去過全國上百家大、小醫院作過會診或手術,在我的接觸觀察中發現,許多臨床醫生對當代“醫學的目的”這一問題十分陌生,感到不理解,他們的思維觀念還停留在傳統、一般化的“救死扶傷”的認識上,沒有去關注這個己經發生了深刻變化的社會,關注這個社會與醫學之間的相互關係及相互影響。

  更值得警醒和注意的是,十多年前醫學的目的討論中,反映出的許多醫學問題甚至是醫學危機,至今依然存在,甚至有加重趨勢和新的發展。如大城市的大醫院不斷在擴大、建“航母”,不少地縣醫院軟件硬件條件都較差,卻在拔高醫院等級,醫療質量卻不見改善,看病難、看病貴,醫療費用居高不下;某些醫生,甚至不少專家,不顧國情實際,貪大求洋、過度檢查、過度醫療,熱衷於使用昂貴的醫療器材,不願意使用成熟價廉的方法或技術;醫療糾紛醫療事故在增長,打砸醫院和醫生、殘殺醫生的事例依然在發生,令每一位有良知的醫務工作者感到震撼、困惑和心痛。

  我國正處於社會的轉型變革時期,市場經濟在加速運行,醫學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和影響。由於我國醫生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加之體製落後,改革缺乏突破與成功,醫學中的人文精神在淡化和缺失。一些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不敬業,缺乏責任感,冷漠而缺乏愛心,缺乏服務意識,不懂得溝通與交流,隻管設備檢查而不重視臨床觀察,甚至有的醫生在病情危重時也不到搶救現場;為了“科研”需要,在病人身上過分采取血樣、組織標本,完全不考慮對病人的損傷及所承受的痛苦,又不告知病人。在這些醫生身上,毫無當代醫學的目的可言,病人的身體好像是一片無主的荒原,可以隨意采伐。

  在我國還有一個獨特的醫學社會現象:這就是大量的病人(其中有患病醫務人員或患病的親人)千裏萬裏轉診奔波於大城市的大醫院,吃盡了人間苦頭,醫院不堪重負,醫務人員不堪重負。奇怪的是,這些醫院人滿為患,經濟收入年年高揚,卻又入不敷出或欠債。貪汙腐敗己經打倒了一些醫院的院長、科主任。

  上述問題並非個別現象。我們需要的是實事求是的態度,要正視問題,要積極地尋求解決之道。其中之一,就是要在醫院和醫務人員中貫徹實施當代醫學的目的,樹起醫學人文精神這麵大旗。

  人既是醫學服務的出發點,又是醫學服務的歸宿。醫學騰飛的一翼是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另外一翼就是人文。或者說,醫學發展像“人”字一樣,有兩個支撐,“撇”是科學技術的醫學,“捺”是人文醫學。十四國提出的醫學的目的,是宏觀而廣義的醫學目的,是國際社會這個大背景、大環境、大發展下產生的宏觀醫學戰略。我們中國的醫生們是一支經受過考驗的生力軍,有自己的傳統與力量,應該有所作為,有所貢獻,還應促其發展。我們希望政府的政策和投入有個大的改觀,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合作,單靠醫學界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但在另一個層麵上,我們醫生群體或我們個人,是行動起來的時候了,再不能熟視無睹、麻木不仁或消沉。

  我們現在有200多萬醫生,從事著服務於13億多人口的臨床醫療工作,如果能喚起他們當中1/5甚或是1/4的人了解、實踐當代醫學的目的,特別是從貫穿整個臨床醫療過程的角度、用臨床醫生的視野和思維,去認識醫學人文知識對他們的意義和價值,在思想觀念上、行動上,來一場觸及思想靈魂的革故鼎新之舉,並由此去帶動和影響其他的醫生們,那麽,我們是否可以減少社會對醫學對醫生們的責難,是否可以讓我們的醫院、醫生們重歸人性、重塑自我、重修仁術、重建與公眾和社會的和諧呢?

手機版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