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外科專家                

搜索
在線客服
客服熱線
010-81597110
客服組:
矯形外科
服務時間:
9:00 - 17:00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版權所有@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中醫醫院   

院辦公室:010-89510606轉8222
 

(010)89510606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大街151號

谘詢熱線: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醫學研究院

聯係郵箱:
 

微信公眾號

矯形業務電話:010-81597110
 

張醫生:‭134 8871 8920
 


 

 

學術交流NEWS

>
>
>
談談醫生的學術與醫術

談談醫生的學術與醫術

分類:
醫學教育
作者: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_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中醫醫院
來源:
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中醫醫院
2017/12/01 14:33
【摘要】:
論醫生的學術與醫術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   摘要:醫生的學術與醫術,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關係到現代臨床醫生的培養方法和成才方式,值得深入探討。從現代醫學發展的固有規律,用辨證的觀點,分析醫術與學術的關係,提出臨床醫生的類型,以及醫學人才成長的一些內在因素和外在條件。  關鍵詞:醫生類型學術與醫術成才  Discussionofdoctor’sacademicscienceandleechcraft//QinS

  論醫生的學術與醫術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

 

  摘要:醫生的學術與醫術,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關係到現代臨床醫生的培養方法和成才方式,值得深入探討。從現代醫學發展的固有規律,用辨證的觀點,分析醫術與學術的關係,提出臨床醫生的類型,以及醫學人才成長的一些內在因素和外在條件。

  關鍵詞:醫生類型 學術與醫術 成才

  Discussion of doctor’s academic science and leechcraft //Qin Si-he, Feng Zheng-zhong

  Abstract: Doctor’s academic science and leechcraft are connected closely. They are related to modern clinician’s training methods and methods of becoming success, and worth deep research. From the rules of modern medical development, using dialectic views,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academic science and leechcraft, advance clinician’s types, and put forward som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 of medically talented persons’ grown up.

  Key words: clinician’s types, academic science and leechcraft, becoming success

  醫生的學術與醫術,猶如一對連理枝,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又猶如一對翅膀,要想騰飛,缺一不可。因此,她們為醫界所看重,常常成為議論的話題。從根本上說,這關係到臨床醫生的培養和成才的問題。由於醫學人才的成長涉及多個因素,多個方麵,本文僅就學術與醫術問題進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醫術與學術 從量變到質變

 

  從步入臨床醫學這個職業開始,醫術就是廣大病人饋贈給醫生的第一個獎賞。醫術泛指醫生的醫療技術,它體現的主要價值是對臨床疾病能夠診斷明確,解除病者傷痛的能力。它植根的沃士和活動的舞台都是臨床實踐,麵對的是廣大病人。因此,醫術就是醫生服務於病人並取得生存的本領。

  —個好醫生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一般需要5—10年的磨煉,逐漸積累起經驗和知識,醫術日臻進步。不難看出,實踐中有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量變產生質的飛躍,這時醫生走向成熟。如果這個醫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繼續保持勤奮和努力鑽研的勢頭,能夠用適宜的技術治療好其他醫院或其他醫生難以治療的疾病,且方法簡單有效,並發症少,自己不能治療者也會推薦給高水平的同行去診療,這時他的綜合能力、文化底蘊、妙手回春的臨床技能己經走向精湛,上升到藝術、求道的境界[1],甚至隻能意會,不能言傳。這時,這個醫生己並非僅有醫術的外殼,而是融合了高學術水準的內核,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學術能量。

  學術並不神秘,它是醫生追求醫術走向精湛過程中獲得的又一個獎賞。它的誕生和到來晚於醫術一大步。年輕的醫生們在早年艱苦跋涉的5—10年中很少去探索和追求學術,隻有極少數人例外。這裏所說的學術,並非是廣義的,而是狹義的,即是指臨床醫生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後,因對臨床問題的發現、求知欲和興趣使然,而從事的科學探索和研究活動,導致產生有某種創新意義的知識和學術成果,通過論文、專著、發明專利及其它傳媒方式傳播給社會,被同行業內承認後,其價值得到體現和證明,同時獲得有意義的知識產權。

  學術也有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開初可能隻是單—的學術成果,如果繼續探索和追求,

  作者單位:100024 北京市朝陽區矯形外科醫院

  北京市肢體殘疾矯治中心

  E-mail:qsihe@htr2yahoo.com.cn

  逐步積累,專業領域有了深度、廣度,則認識深化,層次提高,就會走向進一步的專門化、係統化。隻有產生質變,躍上更高的層次,才可能成為醫學名家,融入科學共同體。

 

  二醫術與學術的思辨

 

  在醫生的醫學生涯與成長過程中,要經常麵對醫術與學術的問題。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有成功、有愉悅,有困惑、有尷尬;有的人坦然麵對,終生無悔,收獲頗豐;有的人從基層、基本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平坎坷成大道;也有的人苦惱或無所謂,雖身居好的學術環境,具備良好的成材條件,也無所作為。在醫界內部,在學術界或輿論界對學術與醫術的關係也有不同的看法、說法,那麽,應當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呢?

 

  1.病人需要醫術高明的醫生

  首先要從老百姓——廣大病員的需求說起,毫無疑問,老百姓需要的是醫術高明的醫生,能為他們解除病痛的醫生。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曾專門指出過這一問題,並指出這樣的醫生實在太少,醫學教育要培養老百姓所歡迎的醫學人才。衛生部於1997年啟動的設置和試辦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目的就是加速培養高層次、高質量的應用型醫學人才。醫院作為職業服務實體來說,麵對的是病人,對醫生的要求,首先也是看醫術。否則,任何醫院都辦不下去。在這裏,社會需求的是醫術,是針對看病難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2.醫術與學術並駕齊驅才能成為名醫

  醫學界作為科學社會、科學共同體的一個組成部份,則要求醫生不隻是醫術高,也要求其有學術水平,能為醫學的提高和發展做出創造性的科技成果,才能有科學聲望。學術水平與科學聲望成正比,沒有前者,也就談不上後者,這是科學社會鐵的法則。隻有醫術與學術都雙高的醫生,才被承認為好醫生,也是名醫的基本特征。從數千年的醫學發展史來看,社會包括醫界內部,對醫生水平的評價並非隻是醫術和醫德兩個方麵,也有其學術的—麵,如我國的扁鵲、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希臘的希波克拉底、蓋倉等,直到近代的許多醫學大師,如原北醫大1992年評選的張樹基等8位名醫,北京協和醫院1994年評選的方圻等12位名醫,哪—位不是德藝雙馨、醫術精湛、學術精絕的呢?

  臨床醫術的成長離不開臨床實踐,需要長時間、連續性的知識積累和總結驗證,並能兼收並蓄、認真思考,才能逐漸形成較深的文化底蘊、醫學功底和脫俗的人格品質,這正是成為好醫生的基礎。由於醫學起源於人類對痛苦的表達,寄予減輕這份痛苦的願望,古往今來驅使醫生成長的動力,主要來源於對病人的深切關爰,對解除人類疾苦的人性本質的責任和追求,以及對知識魅力的向往。凡自始至終胸懷這種大誌的醫生,必然會奮發學習,對技術精益求精,也必然進行醫學科學的深入探討。因此,學術與醫術的並駕齊驅和雙高,是現代名醫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由於臨床醫生對一個個病人的診斷和治療,具有獨立的決策權,是否選擇符合該病人的最佳檢查、診斷、治療方法,以及對某一方法和技術的全麵評價,考慮病人的經濟負擔,不僅需要醫生深厚的基礎醫學理論,技術水平,更需要醫生有較好的人文素質,方能正確實施臨床決策。外科醫生還需具備有心靈手巧的天賦,果敢、大氣的人格魅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做一個成功的學者較易,但要成為一個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好醫生則難,成為一個名醫更難。

 

  3.醫術與學術的評價

  醫生的醫術有多高,目前國際上尚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臨床上公認的醫術高,是指醫生解決疑難病診治或手術的能力,思維能力,搶救危重傷病員的能力;病情發生突變時,醫生的應急、判斷、處置能力;以及綜合運用各種診治技術和知識的能力。

  近代對醫生學術水平的評價,主要看同一專業體係內同行的認可程度,其學術對本專業和社會產生的影響。具體衡量指標是:己發表學術論文的質量、數量,被其他學者引用的次數,獲得科技成果的級別及數量,出版專著的數量、質量;兼任學術團體的職務及級別等。在我國,甚至於是否擔任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也作為評價標準之—。而學術水平的高低並不與醫生的臨床經驗、醫術高低、道德素質、治療好多少病人成正相關性。不乏有學術地位較高的外科醫生,其外科技能和臨床工作經驗比一個不知名的外科醫生還要差的例子。

 

  4.在小醫院工作也可以成為名醫

  不能否認的是,工作在小醫院或偏遠地區的醫生,由於環境的限製,成長為知名學者型醫學專家的可能性很少。但是由於醫學在不同的地域內可能存在著不同的病人群,不同的人群對健康保障的要求也有差別,臨床醫療是一種必須勤於實踐、反複驗證、綜合分析為其特征的科學工作。基層醫生取得成功的秘訣,主要是結合當地、當時的環境和條件,為解除病人的疾苦而勤奮鑽研,磨煉出精湛的技術,做出傳統診療方法之外的重大發明和發現。如近50年來骨科發展史上有五個裏程碑式的發明,其中兩個是在基層醫院工作的醫生的貢獻:一是骨科“AO”內固定原理、器械及其標準操作技術,是瑞士—個偏僻地區相當於縣級醫院的骨科醫生發明;二是俄羅斯西北利亞一鄉村醫生伊裏紮羅夫[2],發明了600多種環形外固定器,發現了牽伸性組織再生的張力—應力法則。這兩個技術上的發明和理論上的發現,己經在全世界骨科學界推廣應用。國內外科學界也有類似例子,如河南省鄲縣醫院周禮榮醫生、湖北省十堰市東風汽車公司總醫院的戴宗晴醫生,他們於上世紀70年代初的艱苦環境下,相繼開展成功的斷指(趾)、斷肢再植,發明的肝癌冷凍刀等多種器械等。這些事例中,既有醫術的特征,也有學術的特征,體現出二者高層次的完美結合,成為現代名醫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三醫術與學術的分化及其走向

 

  1.臨床醫生的類型

  對臨床醫生們來說,既然是執業從醫,則必定得有醫術。從醫生成長的規律性來說,醫術同年齡、同臨床學習與實踐經曆一起成長,隻有極少數人有例外。同時,這種成長還離不開勤奮與努力。至於醫生們的學術,差異就很大了。把醫術與學術結合起來對醫生們作一分析,大致有以下5種類型:①是臨床醫術與學術水平都較差,為雙低型;②學術水平較高,臨床技能差;③臨床醫術較高,學術水平低;④臨床醫術很高,在當地有一定聲望,同時,常有研究論文發表在較高層次的醫學雜誌上,能在省級或全國性學術會議上作大會交流或專題報告,在同行學術界有一定的影響力,自然地成為當地某一學科專業的學術帶頭人或名醫(應排除非公正的官方評選,屬科技型);⑤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學術成果累累,給醫學界和社會留下很多學術著作及精神財富,直接推動某一學科專業的發展和進步,在國內外學術界,甚至在社會上作出很大貢獻,產生廣泛影響,成為國家級的專家、名醫或醫學大師。

  上述第三種類型的醫生中不乏有一些能人,由於醫術高,工作表現也不錯,受到病人歡迎,可能會成為受病人歡迎的地方名醫。但就是缺乏科學研究和學術探索精神,對自己醫學人生意義的價值觀,缺乏高層次的追求,因此懶於動腦思考和動筆,不善於總結,自然也不可能發表有創新性、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和論文,無法獲得學術界的認可,也無法順利地獲得較高的專業技術職稱和職務,也就不可能成為學者型的醫學專家。

  客觀地說,不從事科學總結和研究的醫生,主要靠有限的臨床經驗從事臨床工作,缺乏學術的支撐和係統理論的指導。很難認為他們的知識與文獻信息能與時代同步增長,很難達到高深的臨床思維和正確決策能力。所以,第三種類型的醫生,醫術高也隻是個相對的概念。為他們惋惜、同情、嗚不平,並不能成為時代或科學社會的共識。其實,如能有人對他們提醒、點撥和幫助,他們再努一把力,很有條件成為第四種類型的醫生。

 

  2.醫學需要殉道精神

  由於臨床學科專業的分工越來越細,而醫學科學發展的依賴性和綜合性又越來越突出,因此,近20年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僅有兩次為臨床醫生所獲得(1985年、1990年,計4位臨床醫師),其他則為基礎醫學研究者和非醫學專業人士所獲得。他們獲獎的事例說明,臨床醫生的工作性質雖然很難獲得學術界最高水平的諾貝爾獎,但是,如果有創新的思路,將臨床工作與基礎研究相結合,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諾貝爾獎的聖殿上也會有臨床醫生的位置和光榮。曾有人指出,臨床研究與基礎研究相結合,研究廣闊,融多學科於—體的知識體係,這也是臨床醫生奪取最高學術榮譽的一條可行之路,值得深思和借鑒。這也說明,要做一個好醫生必須要有盡心盡力、勤於實踐、規範操作、反複驗證的工作作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埋頭苦幹的敬業精神,還要有為醫學殉道的奉獻精神,臨床醫生創新的思維火花,真實的臨床學術碩果伴隨著臨床技能的提高,才會源源不斷的湧現。

 

  3.名醫的馬太效應

  一個醫生在醫學界地位的確立,除了個人的綜合能力和人格魅力外,極大的受其工作環境、專業類型、社會關係、身份地位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醫學界也存在不少不良現象,如學風不正、浮躁帶來的學術腐敗,有些人抄襲論文,搞學術剽竊;有的年輕醫生雖然通過努力發表了幾篇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甚或合作出版專著,但臨床技能基礎差,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也有一些醫學“專家”,發表的論文、主編的多部專著、取得的科技成果,主要是其學生或部下或他人的勞動成果;由於市場看重的是醫生的學術地位,因此有些專家、名醫,有意無意地成了藥品、器械廠商或出版商推銷產品的代言人。一些醫生片麵追求學術,奉行技術至上,出現臨床服務理念及醫德下滑的趨勢;一些知名專家不再用心做醫生,而專心從事風光滿麵的學術會議,社會活動,甚至為獲取更多課題基金、謀求學術地位而不惜拉關係,致使“名醫”的名聲與醫學行為發生背離。因此,在醫學界也存在名醫易於出名,無名者有了成果也難以被學術界認可的“馬太效應”。

  事實說明,醫生們首先要有良好的醫術,進而需要追求學術,學術不能與醫術劃等號,醫術也不能全用學術來評價。醫術是為病人服務的根本,也需要出成果。學術是為提高醫術、發展醫學服務的,但是,也需要有醫術的強力支撐。兩者的提高沒有捷徑,都需要不懈的探索和創新,都需要醫生有愛心,能敬業,精神如一,學風純正,則事業可成,完美的醫學人生之路可成矣!

 

  參考文獻

  1.秦花间视频app下载.外科醫生的成長,健康報,2004,7:7.

  2.秦花间视频app下载.app花间视频下载生平、生物學理論與技術簡要回顧.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04,4:318-320.

手機版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