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外科專家                

搜索
在線客服
客服熱線
010-81597110
客服組:
矯形外科
服務時間:
9:00 - 17:00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版權所有@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中醫醫院   

院辦公室:010-89510606轉8222
 

(010)89510606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大街151號

谘詢熱線: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醫學研究院

聯係郵箱:
 

微信公眾號

矯形業務電話:010-81597110
 

張醫生:‭134 8871 8920
 


 

 

學術交流NEWS

>
>
>
臨床醫生(哲學)健康報

臨床醫生(哲學)健康報

分類:
醫學教育
作者: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_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中醫醫院
來源:
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中醫醫院
2017/12/01 14:26
【摘要】:
哲學的思維是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   健康報前言:秦花间视频app下载醫生是人們所熟知的矯形外科專家,2002年他出版了30多萬字的《秦花间视频app下载醫學文獻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年他卻給大家奉獻了一本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秦花间视频app下载詩詞集》。詩集選編了他從1990~2004年創作的70篇詩詞,其中古體詩詞64篇,反映秦花间视频app下载由一個鄉村娃子到普通外科醫生,最後成為矯形外科名醫、學者、詩人的成長曆程。更有意思的

  哲學的思維是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

 

  健康報前言:秦花间视频app下载醫生是人們所熟知的矯形外科專家,2002年他出版了30多萬字的《秦花间视频app下载醫學文獻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年他卻給大家奉獻了一本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秦花间视频app下载詩詞集》。詩集選編了他從1990~2004年創作的70篇詩詞,其中古體詩詞64篇,反映秦花间视频app下载由一個鄉村娃子到普通外科醫生,最後成為矯形外科名醫、學者、詩人的成長曆程。更有意思的是,著名手外科專家王澍寰院士、顧玉東院士,以及醫界的許多“文人雅士”紛紛與他和詩唱賦;不少大學、醫院邀請他去講《醫學與人文》的專題。專科醫生為什麽投入精力進行人文藝術的學習和傳播?一本外科醫生寫的“詩詞集”,為什麽會受到那麽多專家的重視,讀者的共鳴?為此記者專訪了秦花间视频app下载主任醫師。

 

  健康報記者周寰提問:秦大夫,記得十幾年前您曾提出想到北大或人大去旁聽一些文學課程,當時我感到非常驚訝,作為一個矯形外科醫生,承擔著繁重的醫療、科研和學術活動,如何有時間學詩、寫詩且出版詩詞集?

 

  答:科學與人文的和諧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個人事業發展和自身文化升華的要求,科學求真,藝術求善,科學和藝術終究是人類文明的兩扇翅膀,其共同的本質是人類的創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善、美。古今中外的大科學家發展到一定高度,都自然的跳出專業的圍牆,進入哲學的思維境界,用人文的觀角審視自己的科學工作對社會發展的進步意義,用藝術之美的感悟欣賞科學美的創造,從而可能會在另一個領域作出新的發現。科學的頂峰是藝術,永恒的藝術涵科學。因此著名科學家大多是文學藝術的愛好者和鑒賞者,如亞裏士多德、牛頓、達芬奇、愛因斯坦、中國漢朝的大科學家張衡、現代的科學家揚振寧、錢學森等都是藝術的愛好者和鑒賞者。因為文學的情感、音樂的夢幻、詩歌的意境、繪畫的神韻,常常會給科學家困倦的頭腦送來一縷活潑的靈氣,從而會得到新奇的啟迪和意想不到的收獲。

  從20世紀70年代始,美國及西方的一些醫學專家、醫學人文學家,曾開展了一場“醫學是什麽”的爭論,有人認為醫學是一門科學,有人認為醫學是藝術或技藝,最終絕大多數學者認為,醫學的基礎研究屬生命科學範疇,但臨床醫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藝術或技藝。醫學是直接以人為研究和關注對象的特殊技藝,是唯一的以維護生命為目的的特殊技藝,是以改善人生、完美人生為宗旨的特殊技藝。

  各門類的藝術皆體現著對美的創造與追求,而醫學所創造的是健康之美、生命之美、至善之美、仁愛之美。美國科學哲學家喬治·薩頓在研究科學哲學中,得出了“科學——各種科學,當然首先是醫學,一旦得到應用就成為一種‘藝術’的結論”。

 

  記者:掌握係統的醫學人文知識對臨床醫生的工作產生如何影響?

 

  答:高新技術應用越多,醫療工作越深入,專科學術水平升高的同時,我卻越對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產生了質疑。我常從哲學的角度反思自己30年的矯形外科工作,哪些品質是優秀的?哪些方麵是欠缺的?是否形成“瘸腿”的知識體係?靈魂深入歉疚什麽?是怎樣的思維方式維持了手術刀的正確應用?外科工作的平台上究竟承載了多少文化?我是否真正理解了生命運行的本質、人體結構的奧妙、精神家園的背景?

  大量讀書雜覽使我感受到,生命在億萬年的進化中賦予了人體自我修複和戰勝疾病的能力,這種能力甚至超出了醫學或醫生的預測。醫學的目的是消除對人體有害因素的幹擾,協助改變或替代被破壞的結構,使生理平衡。因此,對人體創傷最小(包括經濟創作)或無創傷,對人體組織自然修複之力幹擾最小的檢查治療方法,才是最好的醫療。醫生治療疾病也是一種對人體“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醫這原本就不是純粹的科學,她必須有藝術之光的啟示,博愛精神的訓導,才能更好的從人性角度看待疾病現象,跳出科學崇拜、技術至上、市場經濟利益驅動的魔影。治療疾病最正確、最善意、最接近人性化的指導思想來源於辨證思維的哲學觀,決不單單是永遠學不完、道不明的醫學原理和技術。

 

  記者:臨床醫生是否必須學習人文的知識,提高文化層麵和哲學思維的能力?

 

  答:由於現代醫學科學的高度發展,傳媒技術的提高,醫學專業的分化,臨床醫生在掌握基本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知識後,已經比較容易的掌握一們專業技術的使用,但對一種高新技術或醫學手段如何使用,為什麽應用,使用的目的等問題,必須從人文的角度把握醫學技術的應用目的、方法和意義。

  因為先進文化是人類第二信號係統中開放的最美花朵,是綜合智慧的高度概括。臨床醫生最終真正發展成為名醫、大醫的先決條件,首先需要豐厚的人文滋潤,德育、美育的熏陶。厚德才能載物,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方能成人。從世界醫學的發展史看,醫學是隨著人類對痛苦的最初表達和減輕這份痛苦的最初願望而誕生的,醫學的曆史畫卷描述著人類精神追求和技術發展的曲折、悲痛史。因此醫學不僅是一部技術成就史,也是一部藝術與精神追求史。在西方醫學沒有傳入中國以前,中國醫學理論幾千年的發展主要還是體現在文化、哲學層麵。目前中國臨床醫生在應用現代西方醫學的手段、技術治療病人時,在思維理念、診療方法上仍接受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的影響和支配。

 

  記者:請您談談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

 

  答: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往往是實踐在前,理論在後。有了病人才有醫生;出現一種新的疾病,才能產生研究防治這種疾病的理論和方法,造就相應的專科醫生。因此必須走出中國社會幾千年所形成的“醫生為中心”的誤區,真正建立醫院與社會、醫生與病人和諧共處,相互依存、有利於醫學發展的新型醫患關係。在臨床上,病人成為病理現象的展現者,醫生才能進入一個開放而可見的領域,醫生的雙眼才能煥發出無窮的魅力。從這個意義上說,醫生進入臨床後,主要的教科書是病人,真正使醫生的醫學能力和智慧提高的還是病人,醫生對生命應當敬畏,對病人理應關愛和尊重。

  每個醫生最終都會成為病人,醫生應多讀一些由患者自己所寫病患經曆的文學作品。它能夠給醫生提供有關疾病造成的困境體驗和對醫學實踐有指導意義的絕對是本質性的信息—患病體驗(Suffered illness)。人類和動物都會患病,但隻有人類才會給自己的病疾賦於某些意義。”

  截止到2003年底,在近30 年的醫療工作中,我治療了來自全國各地及5個國家的2萬多例肢體殘疾和疑難骨科雜症,主持實施了四萬多例次各種矯形手術。在下肢畸形和肢體殘疾矯形手術的數量上,我可能創造了世界之最。成績的取得,學術水平的提高,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主要還是社會的需要,病人對生命健康的追求提高了我的醫術水平,增長了我的智慧,培育了我比較健全的人格和辨證思維能力。因此,真正使我成為矯形骨科專家的老師是病人。

  由於單因素所致的疾病逐漸被現代醫學所控製(許多細菌性傳染病和營養缺乏性疾病),由社會環境、文化改變;生活方式、個體情緒狀態、人口老齡化等參入的多因素疾病逐漸處於主導地位。加之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對提高生命質量、維護人格尊嚴、塑造健康美以及延緩衰老過程等等的不斷追求,為現代醫學提出了單憑科學技術並不能解答的很多問題。

  生命在億萬年的進化中賦予了人體自我修複和戰勝疾病的能力,這種能力甚至超出了醫學或醫生的預測。醫學的目的是消除對人體有害因素的幹擾,協助人體創造自身修複的條件,增加或替代被破壞的結構或生理平衡。因此,對人體創傷最小(包括經濟創傷)或無創傷、對人體生理和組織自然修複之力幹擾最小的檢查治療方法,才是最好的醫療。

  醫生治療疾病也是一種對人體“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如果醫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到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恰當的把握病人與疾病,病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把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經濟狀況病人的身心要求,跳出科學崇拜、技術至上、市場經濟利益驅動的魔影。在給病人實施各種檢查、治療技術和臨床研究時,不但要接受科學技術的支配,還要自覺接受社會規律、人文道德的支配。因此,現代醫學與人文的融合,是兩者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記者:談談醫學科技與人文的現狀

 

  這些年,我曾幾十次參加國內、國際的骨科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在大會做學術報告,也曾無數次獲得學術界同道的熱烈掌聲,贏得崇敬的目光。在每次會議上聽到、看到的都是高科技的誕生,新設備、新器械、新技術在人體上的應用,醫療效果成敗的總結,以及對醫學科學前景的美好展望,醫療器械廠家的烘托。但是,我也明顯感覺到,一些醫學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主要是為了體現研究者自身價值,研究的項目和投入的經費主要是為富人服務。一些新的療效並不十分確切的治療方法的應用,卻讓患者付出了很大的財力甚至血的代價。蓬勃的醫藥市場開發正在形成巨大的產業,悄悄地成為學術研究和醫療工作目標的導遊。

  現代醫學已經到了必須用哲學的眼光反思它已經取得的科技成就;從文化的視角來審視、追問醫學的功能和本質的地步。隻有這樣,醫學才能從“現代上帝”那裏獲得“科學魔杖”,為人類造福,為社會謀利。

  醫學所固有的辨證唯物主義哲學觀,要求醫學工作者必須學習掌握豐厚的人文知識,形成具有辨證思維為特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做一個良醫的基本條件。哲學是萬物之理,知識之母。在社會變革、人心浮躁、技術創新的年代更需要有哲學思維,才能把握醫學的正確航向。隨著社會法製的逐漸健全,醫患關係應該建立在道德、誠信基礎上的合約關係。

  選擇了醫學就選擇了責任、義務和奉獻,就選擇了醫生的人格取向——逐漸形成醫學人文品格。

  《健康報》2004.11.29第六版

手機版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