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外科專家
院辦公室:010-89510606轉8222
(010)89510606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大街151號
谘詢熱線: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醫學研究院
聯係郵箱:
微信公眾號
矯形業務電話:010-81597110
張醫生:134 8871 8920
醫療案例
可調組合式足踝畸形外固定矯形器的係列構型與臨床應用原則
可調組合式足踝畸形外固定矯形器的係列構型與臨床應用原則
鄭學建
摘要:目的 介紹可調組合式足踝畸形外固定器的係列構型及探討該裝置的臨床應用原則。方法 在原來app花间视频下载器械的基礎上改進了一些適合國入的外固定矯形器,新設計的足踝部外固定器,僅由幾組環和不同的配件組成,足踝部的馬蹄、高弓、內外翻等畸形,根據情況隻需增加、減少零部件或少許改變器械構型,就能夠同時矯正。結果 該組合裝置經過臨床應用,證實了器械結構合理性,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點。適用於下载花间app视频後遺症、外傷、脊椎裂後遺症、先天性疾病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足踝畸形。不但避免很多嚴重的並發症,而且取得了非常滿意的臨床效果。結論新型的踝足外固定器,拓寬了手術指征,治療了一些既往傳統骨科難以治療的重度踝足畸形,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在遵循入體自然規律和基本法則的前提下,按照app花间视频下载技術的理念,重建入體的結構與功能,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外固定治療體係。
關鍵詞:足踝部外固定器;踝足畸形;app花间视频下载技術
先天性或後天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複雜、僵硬足踝畸形的矯形外科治療是臨床的一大難題,近年來通過app花间视频下载技術的應用可以使複雜的足踝畸形得到滿意的畸形矯正與功能重建。我科通過2000多例臨床病例的治療,根據不同的足踝畸形類別與特點,在app花间视频下载器械的基礎上,研製了一些適合國入的外固定矯形器,其中新設計的足踝部外固定器可以任意改變成幾十種構型,經過十餘年近千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應用,證實了器械結構合理,穿針安裝與調節方便,術後患者可以帶外固定器足負重鍛煉,臨床效果滿意。該器械已取得了國家專利(專利號:2006201356921),在部分醫療單位推廣。本文僅將最基礎的5類足踝部外固定矯形器,以線條圖的表現形式模擬演示器械安裝、穿針布局以及畸形矯正前後的空間構型變化。
1 器械的基本構型與穿針操作要點
1.1單純馬蹄足畸形外固定器的基本構型
1.1.1器械的基本構型(圖1):兩個全環由3~4根螺杆連接組成脛骨固定部分,單純馬蹄足的畸形在足部隻需前後馬蹄環由帶多孔的連接片直接固定。兩側帶單向關節的螺杆把脛骨和足的固定部分連接在一起,前側安裝向上提拉、後側安裝向下推拉帶彈簧的牽拉杆組成矯正馬蹄足畸形的外固定矯形器。
圖1 A.馬蹄足治療前的器械安裝及牽拉方法示意圖;B.牽拉完成後的器械改變示意圖
1. 1. 2適應證:先天性、下载花间app视频後遺症、腦性癱瘓、感染、外傷等各種原因引起的僵硬型或嚴重馬蹄足畸形。
1. 1. 3器械安裝:術前根據肢體的粗細和畸形情況提前組裝好外固定矯形器,全環直徑大小應與小腿周圍之間保持至少兩橫指的距離,術中把器械角度和足部最大背伸角度調整一致。
穿針布局:遵照app花间视频下载的技術原則和操作步驟兩側的關節中心盡量對準踝關節的旋轉軸(位於距骨體的前部)穿入一根2. 0 mm針固定。調整好器械和皮膚之間的距離,脛骨部分近端環穿入2枚3. 5~4. 0 mm螺紋半針成角度(> 30°)固定,避免穿全針,以減少副損傷。在踝上提前畫出大隱靜脈和脛後肌的位置以避開。遠端環穿入1根2. 0-2. 5 mm全針,在內側增加一枚3. 5 mm螺紋半針加強固定。在跟骨的馬蹄環穿入一根2. 0mm左右全針、內外側各加一根2. 5 mm半針固定。前足部分從第1到第5蹠骨(最少固定3個蹠骨)遠端穿入一根2. 0 mm全針或橄欖針,再分別在第1和第5蹠骨基底部加2. 5~3. 0 mm螺紋半針,以避免在牽拉中前足針的滑動。安裝完成後活動踝關節,徹底鬆解鋼針周圍有張力的組織,並保持前後牽伸杆一定的拉力。
1. 1. 4術後處理:一般術後5~7d待局部腫脹消退、疼痛減輕即可實施牽伸治療,牽伸前應先通過旋轉兩側關節鉸鏈螺杆上的螺母,使踝關節間隙牽開0. 5 cm左右,以防關節麵的擠壓。旋轉踝前的彈簧牽伸杆,牽伸速度應保持在2~3圈/日,分3~4次完成,使踝關節產生持續向上的提拉力;壓縮跟骨上牽伸杆的彈簧,對跟骨產生持續向下的推拉力,從而逐漸矯正馬蹄足畸形。治療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及時調整。牽伸過程中應定期拍攝X線片,觀察踝關節的變化,如果出現關節的前後移位,調整關節鉸鏈的位置或增加附件牽拉,以達到最佳的矯正效果。治療期間應加強患肢的適當負重功能鍛煉及踝關節的屈伸訓練。牽伸結束時應使踝關節處於0°或過伸10°位並保留4~6周。在此期間可根據患肢的情況把踝關節兩邊的螺杆增加彈簧,使關節即保持合適的位置,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最大限度地保留踝關節的功能。拆除牽伸器後根據情況,石膏固定或配戴支具半年至1年。
1.2馬蹄高弓足畸形外固定器的基本構型
1. 2. 1器械的基本構型(圖2):脛骨固定部分不變。足部構型是在後足與前足固定器之間、足的兩側加裝能夠上下活動的關節鉸鏈,牽伸杆位於足底部稍內側,前後分別安裝帶彈簧的牽拉杆組成矯正馬蹄高弓畸形的外固定矯形器。
圖2 A.馬蹄高弓足治療前的器械安裝及牽拉方法示意圖(先旋轉牽拉矯正高弓畸形的螺紋杆,後矯正馬蹄畸形);B.足高弓與馬蹄畸形牽拉完成矯形後,其足的長度能部分增加
1.2.2適應證:先天或後天各種原因引起的馬蹄高弓足畸形。
1.2.3器械安裝和穿針布局要點:術中調整器械方向與畸形一致,鉸鏈中心盡可能與踝關節軸相對應。中足的鉸鏈中心要對準足弓的頂點。前足的穿針位置要在蹠骨遠端,更有利於高弓的矯正。其他穿針布局基本相同。
1.2.4術後處理要點:常規術後5~7d待局部腫脹消退、疼痛減輕即可實施牽伸治療。踝關節間隙要牽開保持,以防關節麵的擠壓。首先旋轉中足兩邊的螺杆,牽開跗橫關節的間隙使周圍關節容易複位更利於高弓畸形的矯正。旋轉推進足底的彈簧牽伸杆,牽伸速度應保持在2~3圈/日,分3~4次完成。定期拍片確定是否牽拉到位,遺留的馬蹄畸形繼續調整前後牽伸杆把畸形矯正到合適的位置。功能鍛煉、其他處理基本相同。
1. 3馬蹄內翻足畸形外固定器的基本構型
1. 3. 1器械的基本構型(圖3):脛骨固定部分不變。足部固定器構型分前足和後足兩部分,中足的兩側加裝能夠左右活動的關節鉸鏈,前後分別安裝帶彈簧的牽拉杆組成矯正馬蹄內翻畸形的外固定矯形器。
圖3 A.馬蹄內翻足治療前的器械安裝及牽拉方法示意圖(先矯正中、前足內翻、內收畸形,再矯正跟骨內翻,後矯正馬蹄足畸形);B.牽拉完成後,器械構型改變示意圖,在矯形過程中患肢可負重行走
1.3.2適應證:先天或後天各種原因引起的馬蹄內翻足畸形。
1.3.3器械安裝:踝關節軸因整個足馬蹄內翻畸形的改變不好確定,鉸鏈中心很難與之相對應。術中調整器械方向與足內翻畸形相一致,前側的牽拉杆位於足前外側,後側位於跟骨內側,兩側的鉸鏈中心在中足的位置,利於全足內翻畸形的矯正。在距骨的外側穿入一枚3. 0 mm左右的螺紋半針和踝上環固定,調整時防止距骨位置的改變。其他穿針布局基本相同。
1.3.4術後處理:術後5~7d即可實施牽伸治療。矯正順序:先逐步矯正中、前足的內翻、內收、後足跟骨的內翻畸形,後矯正馬蹄畸形。矯正馬蹄時距骨的固定針要鬆開。牽伸速度應保持在2~3圈/日,分4~6次完成。馬蹄內翻是一個多維的畸形,主要表現在跟骨及距骨的內翻、高弓、前足的內收及旋轉等,術中矯形器械的安裝和術後管理更為複雜,在調整過程中因器械的鏈接點太多而互相幹涉,影響治療。調整一段時間後最好把器械各鏈接點鬆開,通過手法矯正各殘存的畸形,矯形滿意後再重新固定,以保證最佳的治療效果。後期應用石膏塑形或佩戴踝足矯形支具。
1.4跟行足(仰趾足)畸形矯正,外固定器的基本構型
1. 4. 1器械的基本構型(圖4):和單純馬蹄足的構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前側安裝向下推拉,後側安裝向上提拉帶彈簧的牽拉杆,組成矯正跟行足畸形的外固定器。如果伴有內翻或高弓畸形,要按照不同畸形組裝不同的器械構型同時矯正。
圖4 A.跟行足治療前的器械安裝及牽拉力方向;B.牽拉完成後跟行足畸形矯正,外固定器械的構型改變
1.4.2適應證:各種原因引起的以踝關節背伸攣縮為主的跟行足,如果合並骨性的畸形改變,軟組織畸形牽拉矯正後,再加做骨性的手術矯正。
1.4.3器械安裝、穿針布局、術後處理原則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先向下推拉前足、向上提拉後足的彈簧牽拉杆,逐漸矯正踝前軟組織攣縮和跟行足畸形。伴有的複合畸形通過增加附件可同時矯正。拆外固定後石膏塑形或佩戴踝足矯形支具。
1. 5踝足部複合畸形的外固定器的基本構型
1. 5. 1器械的基本構型(圖5):脛骨固定部分的4根螺杆增加萬向關節調節不同的方向,以調整踝上的不同畸形,足部的馬蹄、高弓、內外翻等畸形,根據情況增加或減少前後足的附件同時矯正。
圖5 A.踝足部複合畸形外固定器治療前的安裝牽拉方法示意,術後先矯正踝上畸形,後矯正足部畸形;B.牽拉完成後踝關節線恢複,足的畸形矯正,器械構型改變
1.5.2適應證:先天性、外傷性、感染性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脛骨、排骨下端畸形、踝足部的複合畸形。
1.5.3器械安裝:踝上部分的畸形截骨後根據情況可即時矯正,但畸形太重時,術後要緩慢調整。安裝時,外固定器要調整到和畸形方向相同,關節中心的位置要和截骨部位相對應。畸形部位太靠近關節時,必須使截骨端位移以恢複下肢的機械軸和解剖軸線。踝上截骨畸形矯正部分結束後,足的部分增加外固定附件和踝上部分相連接。
穿針布局:踝上截骨後,脛骨部分固定環根據患者情況可增加螺紋半針的數量加強固定。足的部分根據上述畸形情況決定穿針的布局。
1.5.4術後處理:術後5~7d拍片,踝上殘留的畸形根據皮膚張力、感覺等耐受情況可快速調整,2~3圈/日,分4~6次完成。內外側螺杆延長或縮短可矯正踝上內外翻畸形,前後側螺杆延長或縮短可矯正踝上前後弓畸形。足部的畸形調整可同步進行,以縮短治療周期。調整結束後踝上固定部分根據骨愈合情況和足部的固定同時或分次拆除,按照足部不同畸形的處理原則石膏固定或佩戴矯形支具。
2體會
以app花间视频下载為代表的現代骨外固定技術,近年通過新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進展,使足踝畸形的矯正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設計的改良器械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點,僅由幾組環和不同的配件組成,隻需通過增加、減少零部件或少許改變器械構型,就能同時矯正足踝部不同的畸形。隻要術前根據畸形情況提前組裝好外固定器的基本構型,手術時可根據矯形情況進行微調,減少了手術中器械組裝的環節,大大地節約了手術時間。畸形矯正後根據患者的年齡、畸形性質和程度,決定外固定器繼續佩戴的時間,一般不少於4周。拆除外固定器後某些患者需要配穿一段時間的矯形鞋。
對合並輕度骨性畸形者,可在安裝外固定器的同時給予截骨矯正。重度者,需要二期截骨手術矯正。雖然還有很多未知的問題需要長期觀察和總結,但近幾年在臨床中我們使用新型的踝足外固定器,拓寬了手術指征,治療了一些既往傳統骨科難以治療的重度、僵硬型踝足畸形,在遵循骨科自然重建的基本原則下,臨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挽救了一些瀕臨截肢的足踝殘缺畸形。在臨床中不斷探索、創新和總結,形成了一套較完善的以外固定技術為特色的足踝畸形矯正與功能重建技術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