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外科專家
院辦公室:010-89510606轉8222
(010)89510606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大街151號
谘詢熱線:
秦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醫學研究院
聯係郵箱:
微信公眾號
矯形業務電話:010-81597110
張醫生:134 8871 8920
新聞公告NEWS
第十六期外固定肢體重建骨幹醫師黃埔培訓班圓滿結束
第十六期外固定肢體重建骨幹醫師黃埔培訓班圓滿結束
2018年11月10日~11日,國家康複醫院舉辦第十六屆外固定肢體重建骨幹醫師培訓班。本期學員共28人,其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22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西北到新疆,東北到黑龍江,南到廣東,雲集北京,濟濟一堂。秦花间视频app下载教授率全體矯形團隊以創傷後遺症矯治為專題,為28名骨幹外科醫師悉心傳授40年矯形外科臻於化境的秦花间视频app下载骨科自然重建理論在創傷領域中的應用,34459例手術案例所積累下的豐富外科經驗及術後臨床管理、術後護理等,係統全麵地呈現了矯形外科無與倫比的魅力。
11月10日上午八點,秦花间视频app下载教授為培訓班開幕式致辭,與學員積極互動,增進對學員的了解,建立良好溝通的關係,從而因才施教,他強調大國醫生的情懷與擔當,必以仁愛之心,慈善之性,信實之行,感悟生命大道,思考生命起源,開啟醫者之魂。萬物之始,醫道至簡,衍化至繁複。
上午9:20,秦花间视频app下载教授帶領培訓班學員逐一巡視病房,關心患者術後恢複情況,為學員生動講解,道破肢體自然重建理念下手術案例暗藏的玄機,並強調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患者是醫生的第一助手,需醫患同位,耐心傾聽患者內心聲音,不僅要在身體上矯正畸形,更要從心靈處治愈患者,使得患者身心皆恢複健康。隨即帶領眾學員參觀醫護團隊努力構建起來的“快樂骨科互動板報”、“東方一棵矯形樹互動板報”等科室文化建設成果。
查房結束後進入理論授課環節,秦花间视频app下载教授隨即為學員概述外固定與肢體重建理論,app花间视频下载技術如何運用張力-應力法則,個體化選擇固定方式,最大限度保護自體組織,利用隨機組合的穩定空間力學結構,調動自身組織修複潛能。隨後矯形外科團隊王一嵐帶來的《34459例手術病例數據庫報告》、臧建成的《在app花间视频下载中心參悟app花间视频下载技術》、石磊的《股骨骨不連治療》、焦紹鋒的《秦氏微創手術治療創傷後僵硬性足踝畸形》、王全主持的病例討論《一例脛骨近端骨髓炎後遺骨缺損伴畸形》,為學員推開嶄新的創傷後遺肢體畸形治療的大門。
下午,來自英國的Suheal A Khan骨外科教授,展示了以其獨具個人風格的外固定理念開展的手術案例,為在座學員講解骨折、創傷的外固定應用,骨不連的外固定應用,以及骨外固定對災後肢體重建的作用及影響,他以豐富的手術經驗積累,匯聚而成了引以為傲的骨外固定“鑽石理念”,這一臨床智慧結晶與“秦花间视频app下载骨科自然重建理念”不謀而合,它們共同的原則就是穩定、緩慢、持續、血運為外固定核心精髓,無形中也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奧秘。
隨後秦花间视频app下载教授與眾學員展開討論,詳細解答學員學習過程當中產生的疑問。
下午16點20分,矯形外科團隊趁熱打鐵繼續為學員鋪開創傷領域的道路:《骨愈合、再生成骨與轉化成骨的原理》——張力、《股骨和脛骨骨髓炎治療》——韓義連。當天晚上由秦緒磊醫師主持觀看了影像資料《創傷後足踝畸形矯正手術錄像》《脛骨骨髓炎app花间视频下载治療手術錄像》,以及展示秦花间视频app下载教授矯形外科生涯的紀錄片《大國醫生的情懷與擔當》,訴說醫者大道,路漫漫其修遠兮,需上下而求索,乃是窮其一生之事。
11日上午8點,接下裏由秦花间视频app下载矯形團隊資深專家,北京花间视频app下载醫院院長鄭學建發表了題為《外固定穿針基本技術》的演講,在這一節幹貨滿滿的課程中,鄭學建教授講授了app花间视频下载技術的主要理念和治療原則,他特別強調矯形外科麵對的肢體畸形千變萬化,因此為不同的患者設計不同的器械構型和鋼針布局就成了這項技術的重中之重。課後他和張力、王全醫師主持接下來的workshop環節,親手模擬了外固定穿針的基本操作。學員們反響熱烈,不斷提問並獲得了滿意的答複。
學習班最後的兩節課是由高立東護師帶來的《外固定架鋼針拆除的程序、時機、方法》和李丹護士長講述的《外固定手術的日程護理》,為整個學習班的理論授課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經過兩天高強度的學習,培訓班到了尾聲,秦花间视频app下载教授以風趣幽默的口吻與全體學員一同為兩天的學習做總結,時刻不忘鼓勵學員在矯形外科領域奮勇爭先,進軍世界舞台,期望大家能在北京2023世界肢體延長與重建大會上與其比肩而立,共展大國醫者風采,談到一些言不盡意的玄妙之處,秦花间视频app下载教授還即興吹起了笛子,在悠揚的笛聲中,本期培訓班圓滿結業。
英國Khan教授即將離開中國,與秦花间视频app下载教授頗有惺惺相惜之意,故彼此臨別贈書。